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。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,或两者兼有引起。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,导致各种组织,特别是眼、肾、心脏、血管、神经的慢性损害、功能障碍。可见,降糖就像行车,也要安全至上。
控糖过严,欲速不达
就如同开车不是越快越好,控糖不是越低越好,其原因就在“安全”二字。蒋全今年60多岁,退休后便在家带带孙子,身体也一直很硬朗!可一年前不知什么原因,蒋全出现了口渴、易饿、尿多等症状,原本白白胖胖的脸型也越来越消瘦。因为有糖尿病家族史,家人怀疑蒋一得了糖尿病,于是来到来到安庆博爱医院检查血糖,结果发现随机血糖高得吓人,竟达14.1mmol/L,诊断为2型糖尿病(轻度)。经“疏肝调气,六位一体”糖尿病基础治疗,两周后,蒋大爷的血糖逐渐平稳,查空腹血糖7.6mmol/L。对此,蒋全及其家属有些不理解,“为什么不赶紧把血糖调成正常水平呢?”。于是再没有获得医生准许的情况下,私自购买降糖西药服用。就在服用的当天晚上,蒋全出现昏迷,家属赶紧其送往博爱医院急救,结果测血糖发现仅为2.8mmol/L,是低血糖导致的昏迷!经过紧急抢救,蒋全总算苏醒过来。
达标有度,目标有别
据安庆博爱医院内科主任沈明介绍,高血糖的典型表现是多尿、多饮、多食、体重减轻。不典型表现有视力减退或视物模糊,伤口不易愈合,下肢麻木,皮肤瘙痒,感觉虚弱或疲惫等;低血糖早期以脑功能失常为表现,如:舌根发麻,说话含糊不清,答非所问;烦躁不安,走来走去不理人,意识处于模糊状态;无缘无故和人打架;平时举止端庄,忽然衣冠不整;上午10点下午3点无辜难受、头痛头晕。
对于大多数患者,空腹血糖>7.2mmol/L,非空腹血糖>10.0mmol/L就表明血糖高。对于非糖尿病患者,当血糖<2.9mmol/L时可诊断为低血糖,而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≤3.9mmol/L就属于低血糖范畴了。由于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,影响机体对低血糖的反馈调节能力,增加发生严重低血糖的风险。所以,我们需要在低血糖发生初期,甚至是有些患者血糖还在4.4mmol/L或5.5mmol/L水平但也出现了低血糖表现时,立即采取相应的自救措施,并进行积极处理。
低血糖会激发升糖、升压激素的释放,引起心率加快、血压升高,对已有冠心病的患者足以引起心绞痛乃至心肌梗死,对糖尿病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。另外,低血糖会引起反跳性高血糖,血糖大起大落,对糖友病情极为不利。
蛛丝马迹,认真检修
安庆博爱医院内科主任沈明说,不同的人,低血糖表现可能不一样。饥饿、心慌、出汗确实多见于初发低血糖,但饥饿感并不等于低血糖。很多糖尿病患者有饥饿感时血糖值并不低,甚至可能很高。所以,出现饥饿感,及时监测血糖是必要的,但是测出的血糖不低也不能否定已经发生过低血糖。因为测定血糖时,低血糖可能已经反弹成了高血糖。
血糖在短时间内下降过快或下降幅度过大,患者也会出现心慌、出汗、手抖、饥饿等低血糖症状,但这时他们的血糖也不低。有些低血糖没有明显症状,被称为“无症状性低血糖”。无症状性低血糖多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及长期频繁发生低血糖的人,由于隐患很大,可能悄无声息地夺去人的生命,因此一定要加强血糖监测。
“凶相毕露”的低血糖容易辨认,但有许多低血糖却“深藏不露”,甚至表现得奇奇怪怪,因为低血糖实际上是引发脑功能失常。有些病人低血糖发作时仅诉说头痛、发冷;有的人只是口齿不清,他能听见别人说话,知道什么意思但是不能回答,想回答但是嘴不听使唤;有的家属见到病人烦躁不安,走来走去不理人,意识处于模糊状态。更为奇特的是,有的病人在低血糖发作时会脾气暴躁,甚至和人打架,有的则发生房颤,或仅仅感到舌根发麻。总之,发现患者行为举止和往常不同,一定要提高警惕,防微杜渐。
安庆博爱医院内科主任沈明强调,在初次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中,血糖往往比较高,甚至超出正常水平的两倍以上,而且其中大多数是老年人。由于人体的适应能力很强,在长时间的高血糖状态下,会达到一个新的平衡,很多患者甚至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。再开始治疗后,如果让血糖由山顶一下子“俯冲”下来,就会打破原有的平衡,病人会出现头晕、头痛,并且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,比如坐着、躺着,然后站起来就会感觉头晕目眩,严重时会跌倒,甚至出现低血糖昏迷。因此,对于糖尿病患者,尤其是老年糖尿病人,调糖一定要系上“安全带”,不能急于求成,以免欲速则不达,酿成严重后果。